
我国中小饲料企业现状和发展探讨
发布时间:2014-11-26 19:38:03 浏览量:1366 次
【分析评论】我国中小饲料企业现状和发展探讨
一、中国中小饲料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进程将产生一定程度的阻滞作用,但对广大中小饲料企业来说,却无异于强心针-正挣扎在停产边缘的诸多中小饲料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饲料企业忽然间起死回生;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小饲料企业越来越丧失的竞争力!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喘息并提升中小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机会,能否抓住,事在人为。值此之际,作为长期为中小饲料企业服务的咨询管理工作者,我愿抛砖引玉,以己之见与各位探讨。
一、中小饲料企业的困惑
即使没有金融危机的袭击,中小饲料企业依然困惑重重,可从以下几点剖析;
1、不知道行业将来会怎样?
在以所谓高热病为引爆点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引发养殖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较大幅度调整,使得不同竞争力类型的饲料企业面临了不同的境遇,在以六和集团为首的大型一条龙企业庆享盛宴之时,多数中小饲料企业却不得不身临炙热,再加上最近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人们对养殖业的信心颇为黯淡,行业命运如此多舛,不禁感叹:行业将来到底会怎样?行业还有机会吗?
2、不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样?
5年前,饲料企业无论大小皆踌躇满志,战略目标、战术目标基本明确,或至少自我感觉目标就在心中,虽有变化,总能操之在我,正应了一句丰胸广告:没什么大不了的!时至今日,饲料企业无论大小都变得有些迷茫,天灾*****时时不请自来,好像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又应了另一句丰胸广告:让你无法掌握! 呈现出一片摸不着石头也过河的奇特而又无奈的景象。
3、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中小饲料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原料价格波动无常,销量下降,用工成本增加,员工流动性加大,产成品成本增加,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竞争力逐级下降,原有的灵活性无从施展,是坚持还是硬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不知道别人怎么做?
总能听到别的企业似乎喜讯不断,最近在广东引起普遍关注的双胞胎现象,引得不少企业再次蠢蠢欲动,事实上,对别人的做法似乎明了,但对别人为什么这样做却不甚了了,是多数企业明知故犯的通病。
5、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与错?
中小饲料企业最大的浪费往往来源于过度灵活,就是变得太快!对于自己所采取的方针、策略,有时并没有机会经受市场的考验,而是止步于企业对于时间的考验:急于求成战胜了坚持,使得很多原本正确的事变得幼稚和荒唐。我希望企业经营者引起充分重视:任何一个模式的失败,损失的决不仅仅是市场和金钱,而是人才和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软伤,看不见,却在渗血!
6、怎样才能更快地发展?
国内称得上中型饲料企业的可以说寥寥无几,但有些人却不这样认为,有个5000吨月销量就开始躁动不安,希望更快发展并一劳永逸。无可厚非,年轻才会躁动,但抑制躁动才会成熟。
二、四川中小饲料企业现状
今年,我省饲料加工工业的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玉米价格一度升至每吨1900元,豆粕价格升至每吨5400元。其它诸如菜粕、碳磷氢钙等辅料也见涨。目前豆粕价格高出去年同期70%,玉米也高出去年同期8%。
在我省现有的700多家饲料加工企业中,大多数属于年产不足5万吨的中小饲料企业。大企业正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相对充足的原料储备应对困难局面,而中小企业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中小企业难握提价主动权
面对节节攀升的成本,涨价几乎成了所有饲料加工企业的共同选择。近几个月我省各种饲料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均超过20%。
尽管都是涨价,但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面对的形势完全不同。产品价格低廉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优势,在品牌、市场占有等方面都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抗衡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如果贸然提价,优势将完全丧失。
但中小企业有着比大企业更强烈的提价需求。由于大企业有相对充足的原料储备,即使原料价格上涨,也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成本稳定。而中小企业原料储备有限,原料价格上涨,第二天的生产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大企业雪中送炭得市场
与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拥有地域优势,辐射范围较小,可以更贴近地为客户服务,从而保持某个特定区域的销售稳定。
但在原料大涨的形势下,这种优势也很可能丧失。随着饲料价格的上涨,饲料企业的压力部分转嫁到了养殖户身上。如果饲料价格持续走高,养殖效益必将相应下降,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使饲料需求大幅减少。
因此帮助养殖户逐渐恢复元气和信心很有必要。新津希望饲料厂就已在省内多个地区加大了赊销力度,养殖户可在获得一定收益后再付饲料款。
但这种扶持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做不到。有限的资金应付原料涨价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无力再为养殖户垫付饲料款。
大企业利用雄厚实力在关键时刻扶了养殖户一把,可谓雪中送炭。得人心,自然得市场。
化解成本压力有新路
原料大涨引发行业震动几乎不可避免。目前,中小饲料企业因无力承担高成本而关门歇业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但还有一部分有着自己的打算:待原料价格下降后再重操旧业,但重返市场的道路注定将异常艰难。
中小饲料加工企业突出重围的出路在哪里?
德阳一家投资逾百万的饲料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难以为继,他正在寻求与别的企业进行联合。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联合甚至被兼并,将会是许多中小饲料企业的命运。
省畜牧局饲料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尽管重组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原料大涨的问题,但重组后下降的管理成本,增加的资金实力,以及相应提升的科研能力都有助于从侧面化解成本压力。
与横向联合相比,有企业在纵向延伸的产业链中尝到了甜头。成都新彘猪业有限公司不仅有自己的饲料加工厂,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大型养猪场。总经理杨林表示,生产的饲料自己的养猪场基本都能消化,不但省去了饲料的营销费用,同时,上涨的成本也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得到了分担。
养猪产业链在我省大型龙头企业中并不鲜见,新希望、通威等企业的饲料加工厂都有与之相配套的养殖场,但这样的经验要推广到资金相对缺乏的中小饲料企业,尚需时日。